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日前举行,确定2024年我市人社工作目标是: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,城镇调查失业率5.5%左右;基本养老、工伤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13万人、426万人、410万人;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。
促进民生互联互通。联合开展招聘活动;加速经办服务“同城化”进程;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、劳动人事争议调处跨区域协同办理。
促进“一卡通”全面升级。共同推动《京津冀社会保障卡“一卡通”条例》立法。建设京津冀居民服务“一卡通”平台。拓展政务服务、社会保障、交通出行、文化旅游、就医购药等相关领域一卡通用。
促进人才引育共建共享。联合开展招才引智、博士后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活动。共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,合作举办职业技能大赛。探索实行三地职称专业和职业资格地方考试协同机制。共建河北省三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,修订人力资源服务京津冀区域地方标准。
突出就业优先导向。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;深入实施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,启动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,挖掘就业增欧宝平台长点。
突出重点群体就业。综合运用就业见习、企业吸纳、灵活就业、基层就业等政策工具,支持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,完善困难毕业生求职补贴政策,确保帮扶就业率90%以上;实施高校毕业生“三支一扶”等计划;组织“春风行动”“春暖农民工”服务活动欧宝平台,实现中西部地区脱贫人口在津稳定就业15.6万人以上;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8万人,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万人以上。
突出创业带动就业。组织2万人参加免费创业培训;新增创业孵化基地10家;修订创业担保贷款政策,提高贷款额度;组织“海河英才”创新创业大赛、京津冀三地创业项目邀请赛、创业导师赛等赛事。
突出劳动力供给优化。支持各类重点就业群体参加定向培训、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、项目制培训、“师带徒”培训,全年取得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2万人次以上;制定我市促进高质量发展技工教育实施办法,全年技工院校计划招生8000人。
突出就业服务质量提升。组织开展“民营企业服务月”“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”等“10+N”公共就业服务活动,培育“职等你来”直播带岗品牌;加快建设“家门口”就业服务站,推进零工市场标准化建设欧宝平台。
稳步提升保障待遇水平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,做好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调整;适时提高失业保险待遇、1级至4级工伤职工和供养亲属抚恤等长期待遇。推动工伤异地联网结算、职业年金转移接续等更多事项一网通办、跨省通办。
持续拓展人才引进渠道。赴人才集中的地区,开展专场招聘、校园招聘等活动;开展产业链专场招聘、人才“津门行”等“海河英才”系列活动,对接“高精尖缺人才”来津发展;高水平建设“天开海归小镇”、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。
构建高端人才培育体系。建设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,实施博士后基金天津联合资助项目,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。深入实施数字人才培育项目,培育高层次、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1万人。
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。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;评选第五届“海河工匠”和“天津市技术能手”,推荐参评“中华技能大奖”和“全国技术能手”;积极备战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,组织“海河工匠杯”技能大赛。
我市还将拓展“海河英才”卡发卡范围,优化配套服务措施。扩大市级人才公寓规模,着力解决各类引进人才安居需求。
将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,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,突出抓好欠薪治理,同时提升调解仲裁质效。
2024年,我市将修订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欧宝平台办法,出台工伤预防项目管理办法;推动京津冀区域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;启动“领军企业职称提升行动”,深化境外职业资格认可制度改革,吸引国际人才来我市自贸区发展;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特级技师、首席技师评聘试点工作;落实“新八级工”职业技能等级序列欧宝平台,拓宽高技能人才向专业技术岗位流动渠道。
同时将全力打造数字人社新体系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推进线下办事“只进一门”、线上办事“一网通办”、企业和群众诉求“一线应答”,人社政务服务年度好评率保持在98%以上。(津云新闻编辑刘颖)